四季养生网欄目視頻美女
  1. 健康
  2. 正文

過壽不能隨便過,「壽有三不過,後代福氣多」,三不過具體指什麼?

「過壽」,就是給老年人「過生日」。這是表達孝心的一種具體形式,那你知道老年人的定義是什麼嗎?
我們口中說的老年人:按照國際規定,把60周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年。
為了表達作為子女的一份孝心,給家中年邁的父母或者是其他長輩過壽,至少得是年紀大於60歲的人才行。低於這個歲數,則只能是簡單的過生日。
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

這是老祖宗對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總結,當人們到了60歲時,也就經歷了所有的大起大落。其心境也變得很平靜了,聽什麼都變得很順耳了,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境界,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認知境界。
而到了70歲以後,顯然時日已經不多了,想要做點什麼,吃點什麼,也就不要那麼講究了,跟隨自己的心走吧。
因此,在民間也流傳著與年齡相關的很多俗語。比如關於過壽,就有這樣一句話:「壽有三不過,後代福氣多」。
表達的意思很直接:即便是給老人過壽,在以下三種情況時,最好不要隨便過壽,否則會發生適得其反的效果。不僅沒能達到表達自己內心無比真誠孝心的目的,反而會給老人帶去「災難」
一、少於60歲不宜過壽。

按照傳統的規矩,人的年齡只有到了六十歲以後才能過壽。六十歲以下只能說是過生日,不能說過壽,雖然古代也有過五十大壽的,但畢竟是古代的人平均壽命有所減短。古代有句話叫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可見在以前人們活到七十歲的人是不多的,選擇五十歲過壽也說的過去。
可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、醫療技術先進,人們的壽命也在逐漸延長,按現在來說,五十歲的人正是人生的黃金時間,集成熟、穩重、智慧於一身,並不能說老。
每六十年是一個循環,也‬是民間所‬說‬的‬六‬十‬年一個甲子輪迴。因此,按照傳統規矩,只有過了六十歲‬才有資格過壽,‬低‬於‬六‬十‬歲‬是不‬能‬過‬壽‬的‬。
二、年齡超過90歲的老人不宜過壽。

有很多人肯定疑惑了:第一條不是說過了60歲就可以過壽了嗎?為什麼到了90歲就建議再過壽了呢?
有這樣的不解,也是在情理之中的。但有一點被忽略掉了:過壽的初衷是什麼?是為了給老人一個驚喜,讓他們高興,也是表達和傳承「孝心」的一種方式。
但當一個人到了90歲的年齡時,已經是穩妥的「高壽」了。
一是身體健康狀態堪憂,已經經不起任何折騰了,更適合他們的是安安靜靜的生活,不被打擾。在受到一些外界刺激時,身體一激動,會發生很多預料之外的事情,會對老人的身體健康帶去威脅。
二是祝福語會瞬間變了味兒,比如「長命百歲」,老人已經90歲往上了,難道是要咒他只能再活10年了嗎?這顯然是不合適的,也和孝道是相悖的。
甚至有的老人認為過壽就是盼著自己早點死去似的,為了避免這種想法和穩定老人的情緒,所以年齡過了90歲的老人不宜過壽,也因此在民間也有「90不過壽」的一種說法。
三、七十三和八十四歲不過壽。

俗話說「七十三、八十四,閻王不請自己去」,這也是民間的一種忌諱。在古人的觀念中,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,是兩‬個不吉利的「坎」,對於古人來說,這兩道坎簡直就是一種心理陰影,而造成這種陰影的罪魁禍首,就是古代的兩大聖賢孔子和孟子。
據記載這兩大聖賢去世的年齡分別是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,正所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。即便是孔子和孟子這樣的聖賢之人,也會犯錯,也會死去,更何況是普通人呢?
這兩位在73歲和84歲時,都沒能挺過去,更別說尋常的百姓了。隨著歷史的推演,人們便把這兩個年齡視為人生中的兩道坎兒,別說是過壽了,就算到了這個年紀,也不會說真實年齡。
比如到了72歲,會直接說下一年是74歲,目的就是為了躲過這一道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。很顯然,這樣的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,只是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了。
因此,在農村一‬些‬老人活到了七十三,八十四,別‬說‬過‬壽‬了‬,‬別人問‬及‬自己的年齡很‬自然的就會說七十四,八十五了,直接跳過七十三、八十四這兩道坎。‬所以,七‬十‬三‬、‬八‬十‬四‬不‬過‬壽‬也是為‬了‬消除老‬人‬的心‬理‬障礙,‬能夠快快樂樂地‬享受美好的人生。‬
結語。

俗語「壽有三不過,後代福氣多」,從本質上來講,依然是在傳承一個字:「孝」。
給老人過壽也是一種孝心,該講究的講究,不該講究的也沒必要過於講究,畢竟這沒有明文規定。不過,一切的忌諱,都是為了讓老人開心快樂,讓他們能夠頤享天年。
總的來說,上文提到的這三種不能隨便過壽的情況,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,從心理和身體兩方面來進行考慮,也是為了老人的健康著想,是值得學習的。
猜你喜歡